携手同行

携手同行

今天是母親節,大家或者已和親友安排了不同的慶祝節目,也許是外出餐聚,也可能是親自下廚,感謝一直以來母親照顧家庭的辛勞。過去兩年多的抗疫之路,讓我們加倍珍惜與家人親友相聚的時光,相信也令不少朋友的廚藝大進。

隨著疫情逐步受控,社交距離措施亦開始分階段放寬,加上消費券帶來的效應,不難感受到這兩個長周末假期市道回復了氣氛,酒樓食肆、商場或購物旺區也添了人氣。

不過,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各地的民生、社會和經濟帶來的壓力仍然存在。本港今年首季經濟負增長4%,結束連續四季改善的勢頭。期內私人消費開支跌逾5%;固定投資跌逾8%;整體貨物出口首季跌4.5%,足見形勢不容樂觀。

細看本地市道,零售銷售貨值在三月份跌13.8%,首季度總計跌7.6%。餐飲市道受壓更甚,三月份的食肆總收益僅39.3億元,是有紀錄以來最低的單月數字;首季總計為151億元,是近16年來最低。

這些數字都反映第五波疫情高峰之際對經濟的巨大衝擊。雖然我們預計隨著疫情逐步受控及經濟活動稍為恢復,經濟數據將略有改善,但內部經濟恢復需時,外圍環境持續不明朗且風險增大,都不利本港今年的經濟狀況。我們正就經濟增長預測進行覆檢,並會在下星期公布最新預測,目前看來是無可避免需要下調。

有效管控疫情,是最有效支撐今年經濟表現的力量,在外圍環境風雲變幻之際,內部市場保持穩定便顯得更為重要。

美國聯儲局上周加息0.5厘,是22年來首次加幅達到半厘,即使聯儲局官員的言論,暫時淡化了未來更大幅度加息的可能,但卻已確立了今年餘下時間仍會多次加息的趨勢,累計幅度可能達到2.5厘或更多,局方亦確定了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和步伐,兩者疊加對全球資金供應帶來根本性影響。與此同時,英國和澳洲央行亦加息0.25厘。環球市場擔心地緣政局持續緊張、通脹升溫、經濟步入衰退的可能,以至匯率波動等等,這些都為資金流向及資產價格增添不確定性。上星期美股及港股都曾大幅波動。

本港以至環球市場在過去十多年都處於低息環境中,低資金成本有利於借貸及營商,也緩和了供樓人士的利息負擔。不過,這次踏入加息周期亦意味情況將有所逆轉,特別是疫情下經濟還未完全恢復,須關注加息對市民或中小企造成的負擔。

在樓市方面,港元拆息上升將增加供樓人士的按揭還款開支。雖然本港住宅物業過半數已沒有按揭貸款,近期新造的住宅按揭的平均供款對入息比率處於37%,且都通過加息3厘的壓力測試,反映系統風險已從多方面受管理。不過,在經濟仍未全面恢復之際,對部份正供樓的市民而言,加息難免會增添其還款壓力和對生活的憂慮。至於樓市的走勢,除了息率因素,也受市場供求、資金充裕程度及對經濟前景預期所左右。

對中小企而言,疫情對市場需求和供應鏈均造成打擊,經營仍然困難,加息亦將加重中小企償還貸款的壓力。

立法會上星期通過了《撥款條例草案》,讓2022-23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的各項逆周期措施能順利鋪開,也為疫後的經濟復蘇及長遠發展作好部署,我衷心感謝立法會議員的支持。接下來,我和各政策局將加快落實預算案中在多個範疇的各項舉措,包括深化創科發展,並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等,同時繼續提升並豐富我們在金融、航運、貿易、航空等傳統產業的發展。

這份預算案是這屆政府任內的最後一份,回顧過去數年,每年籌備預算案時都面對不同的新挑戰,亦須回應社會的需求和市民的想法。如何梳理緩急先後,利用好有限的公共資源,盡可能兼容不同面向,在服務大多數市民需要的同時,仍希望可以兼顧到小部分人的訴求,是一大挑戰。更深層的思考是除了發展經濟、將餅造大,同樣重要的是將餅分好。我們除了要看GDP增長、人均GDP數字、通脹和失業率這些宏觀數字,更需要重視的是經濟發展中,市民能否更好的受惠?工作和收入是否有改善?生活質素是否有提升?產業結構能否讓年青人更好的實踐自我、發揮所長,就業上有滿足感也能支持生活?概括而言,就是經濟發展要讓市民更好的受惠,民眾是發展的中心主軸。我是按著這些思路,近年積極推動創科、體育和文化創意等產業多元發展,也推動普惠金融的方向,包括發行iBond(通脹掛鈎債券)、Silver Bond(銀色債券),以至綠色零售債券等。

香港正逐漸走出第五波疫情、經濟也逐步恢復。過去幾十年,香港經歷過大大小小的風雨和考驗,在祖國的堅實支持下,香港人努力拼搏、靈活變通,我們克服了困難、攀上了新的台階,一起走到今天。在邁入新發展階段、新的篇章,只要我們目標一致、攜手同心、堅毅前行,必定能合力建構一個更蓬勃發展、更公平公義、更關愛共享的社會。

2022年5月8日

繼續閱讀

最新電競現場活動記事

You may also lik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