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心維護 水質無虞

用心維護-水質無虞

雨水是重要淡水資源,全港有約三分之一土地劃為集水區,收集和儲存雨水。水務署從雨水落入水塘後便開始嚴格監控水質,定期抽取水樣本化驗,濾水廠更採用三層水質監測系統,確保食水安全。

 

恆常監測

 

香港共有17個水塘,總容量達5.86億立方米。受氣候變化影響,個別水塘可能會有過多藻類生長,影響水質。水務署每年會在這些水塘投放約30萬條鯿魚、大頭魚和鯪魚魚苗,利用不同魚類的攝食特性清除水藻,維持生態平衡。

 

水務署漁務技工會按時利用刺網捕魚,記錄水塘魚類的種類、數量、大小等信息,了解其變化趨勢。他們也會遙控無人船到不同監測點抽取水樣,作恆常水質監測。

 

技工郭詠恒認為無人船和傳統以人手抽取水樣的方式各有優點:「無人船系統主要用於水塘表面水質監測和取樣,其優勢在於體積細小,能進入水塘狹窄和淺水區域,而人手則可採集水塘不同深度的水質樣本,為水質監察提供更具體的數據,以便控制食水處理過程,兩種方式互相補足。」

 

嚴密把關

 

香港能成為世上其中一個享有最安全食水的地方,水務署居功至偉。由原水轉換成為食水,過程繁複。為確保處理和消毒程序達標,全港20間濾水廠採用三層水質監測系統,第一層是在線水質監測系統,利用水質監測儀器24小時自動監測不同濾水過程的水質。

 

第二層是現場主要控制測試,工作人員在濾水廠即場檢測濾水過程的主要水質參數,協助調整化學品劑量。

 

第三層是全面水質監測,化驗室人員定期抽取不同處理階段的水樣本,作詳細的物理、化學、細菌、生物和輻射分析。

 

除了濾水廠,水務署的食水水質監測範圍也包括配水庫、水缸、供水接駁點和用戶水龍頭,每年從中收集約八萬個食水樣本進行逾28萬次測試,確保水質符合香港食水標準。

 

推廣惜水

 

展望未來,水務署面對的挑戰不少,氣候變化加劇導致本港降雨量不穩定,但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勢必令用水需求上升。

 

有見及此,署方早已制定和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,提出先節後增的原則,即控制用水需求增長,並開拓新水源。署方在2019年完成檢討,更新策略,未來將繼續落實推行各項用水管理措施,包括宣傳節約用水。

 

水務署工程師譚家欣提到,受疫情影響,本港住宅每日人均用水量在2020至2022年期間升至約150公升,較2019年增加10%,提高市民節約用水意識刻不容緩。

 

在恆常推廣活動之外,水務署今年2月啟動新一輪節約用水運動,並計劃成立慳水特攻隊,向超高用水量客戶提供諮詢和技術支援服務,協助他們減少用水。

 

譚家欣說︰「在各項措施配合下,我們希望盡快將住宅每日人均用水量降至低於疫情前135公升的水平。」

 

另一方面,水務署也加強管理水管爆裂和滲漏,以減少用水流失,又會擴大使用次階水作非飲用用途,並推展海水化淡工程,確保香港即使遇上旱情,仍能維持供水穩定。

繼續閱讀

最新電競製品情報

You may also like...